要營造熱鬧的過年氣氛,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。

 


可是現化人受慢性病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痛風以及肥胖症所苦者不知凡幾,


如何平安又不失過節氣氛吃頓年夜飯,


確保年節期間的身體健康,是大家都需要重視的。


 


 


事實上,以現今富裕的環境,


山珍海味已不是年節才有,


花心思營造全家團圓和樂又健康的年味才是最重要的。


 


 


在此介紹大家如何以不費事又重營養健康的原則,


替家人準備美味佳餚。


 



 


 


第一首重新鮮衛生


 


食物不要購買囤積太多,過年期間菜色要多,每道菜量就少一點。


剩菜一則營養價值較差,二則有吃過量的風險,


再則如保存不當吃了反有礙健康,應該盡量避免。


 



 


第二重營養均衡


 


主食類、肉魚豆蛋類、油脂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應該要一應具全。



主食類即富含澱粉的五穀根莖類,


如米、麵、麥、粉絲、芋頭等,主食類的菜色有八寶飯,


火鍋裡的冬粉、芋頭、玉米、水餃(元寶),


蘿蔔糕(彩頭粿)、發糕、年糕等。


 


以一碗飯為四份主食約200公克來說,


大概等於等重的蘿蔔糕、芋頭;


等於80公克生乾的麵條、米、冬粉、麥片、


綠豆等穀類及其製品(蘇打餅乾);


等於100公克土司、麵包、甜年糕;


等於400公克的山藥、蓮藕;等於南瓜540公克。


 


 


請教您的營養師自己的主食攝取量應該多少,


如果菜色中主食種類很多,要小心不要過量以免血糖失控。


 


 


建議年糕、發糕可當作兩餐間之一份主食點心。


 


一份主食等於6塊寧波年糕,或甜年糕25公克。


 


年長者年糕少吃也可減少噎著之危險。


 



 


肉、魚和海鮮、豆腐及其製品、蛋等都屬於肉魚豆蛋類,


大抵說來,這類蛋白質食品一般人需要四至六份即足夠,


一份等於一兩肉(牛羊豬、雞鴨、魚、海鮮)


或一個蛋或一塊豆腐或二塊豆乾。


 


 


年節時期大魚大肉是少不了的,


但要注意控制總蛋白質量攝取,


高血脂病友要減少豬牛羊等紅肉攝取量,以魚肉、豆腐和雞鴨為主。


 



 


而蛋黃、內臟(含魚肚)、腦(含魚頭、蝦頭)、


烏魚子、小魚干等膽固醇含量高,


病友宜斟酌使用,要限膽固醇者最好避免。


 


 


醃製之臘肉、香腸等鹽分高,高血壓病友要注意。


 


 



 


這類食物是既患過多又患動植物來源不均的。


 


記得每樣少吃一點,


又平衡動物性蛋白質(肉魚蛋)和植物性蛋白質(豆腐及其製品),


以減輕身體的負荷。


 


油脂類除了烹調用動植物油外,


高脂肪的臘肉香腸、魚肚子、五花肉、牛腩等油脂含量很高,


宜避兔或少用,


尤其動物油屬飽和油脂有升高血脂肪和膽固醇之虞,能免則免。


 


盡量減少用油量:


多多利用微波爐、烤箱以及不沾鍋可減少用油量。


 


紅燒清蒸也有好菜餚如利用蕃茄、薑來紅燒牛肉,


少許油、鹽扮炒青蔥紅辣椒淋在白切雞或清蒸魚上。


 


真的不得不炸時



1.          不要裹蛋汁、麵糊、油炸粉、麵包屑再炸


 


2.          若裹了東西再炸,則撥除炸皮再吃(比如炸年糕)


 


3.          在盛食物的盤子鋪上兩層餐紙吸油。


燴及糖醋用油量也不少,碰到時,避吃燴汁和糖醋汁是權宜之計



蔬菜類清新健康,多多益善。


 


火鍋裡大白菜、高麗菜、花菜、長年菜、茼萵菜是好搭檔。


 



 


竹笙、青椒、荸薺、紅蘿蔔、白蘿蔔、


冬筍、小黃瓜很適合作為年菜的配菜。


 


舉例說:沙鍋獅子頭中,


做獅子頭多用一點荸薺配絞肉,沙鍋多襯一點大白菜。


 


鐵板牛柳(鐵板雞柳)多加點青椒、


紅椒、洋蔥、草菇、香菇(依個人習慣和配色多選擇幾樣蔬菜)。


 


水果類 : 水果以新鮮時令水果最佳。


 


正餐不要吃得太撐,留點空間吃水果,


如果年節間飲食習慣和平時相差太大,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甚至便秘。


 



 


第三減少空熱量之攝取


 


吃飯配汽水飲料果汁不但妨礙消化又增加不必要空熱量的攝取,


實不值得鼓勵。


 


年節糖果瓜子要自我設限,


吃多了體重上升血糖升高,必定影響健康。


 


最後注意調味清淡不過量。


 


水餃不另外沾醬,火鍋沾醬調好後對一倍水稀釋,


炒菜多配點蔥薑蒜、青蒜以減少鹽和醬油等用量。


 


沾醬、調味料用得太多就吃不出食物的原味,


對腎臟功能變差和高血壓的人更為不利。


 



健康的飯食習慣是平時累積出來的,


年節期間當然也不例外,


若熟悉食物代換的病友可有更大彈性空間。


 


 


病友應該與您的醫療團隊(醫師、營養師、護理師)保持聯繫,


隨時學習日常生活應注意之保健事項,保障自己的健康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
文章來源:


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人保健推廣中心    劉岳芬營養師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登芝婷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